为规范我校研究生学期课程论文撰写格式,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及兄弟院校相应规定,制定本研究生学期课程论文撰写规范。
1、学期课程论文撰写基本要求
学期课程论文要求对所学课程及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应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不得违背学术道德规范和基本学术规范。
学期课程论文应当用规范汉字进行撰写,除古汉语研究中涉及的古文字和参考文献中引用的外文文献之外,均采用简体中文撰写。论文须用计算机打印,字迹应清晰,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
2、学期课程论文基本结构
学期课程论文基本结构包括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
2.1 前置部分包括:
(1) 研究生课程作业提交单(含独创性申明)
(2) 论文题目
(3) 论文摘要及关键词
2.2 主体部分:
(1) 引言(绪论)
(2) 正文
(3) 结论
2.3 结尾部分:
(1) 参考文献
(2) 附录(可根据需要)
(3) 索引(可根据需要)
3 、撰写规范与要求
3.1 前置部分
3.1.1 研究生课程作业提交单(含独创性申明):请见附件1《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课程作业提交单》 下载处:peiyang.cuc.edu.cn
3.1.2 论文题目: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一般不能超过25个汉字,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
3.1.3 论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是论文内容的总结概括,应简要说明论文的研究目的、基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摘要的字数一般为300--500个左右。摘要最后另起一行,列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应体现论文特色,具有语义性,在论文中有明确的出处。
000013.2 主体部分
00002包括引言(绪论)、正文和结论。
3.2.1 一般要求
3.2.1.1 引言(绪论):应包括论文的研究目的,流程和方法等。论文研究领域的历史回顾,文献回溯,理论分析等内容。
3.2.1.2正文:主体部分由于涉及不同的学科,在选题、研究方法、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不能作统一的规定。但是,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图表规范、文字简炼、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词语。论文中如出现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新概念,应作相应解释。
图:图应具有“自明性”。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地图、照片等,应鲜明清晰。照片上应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图的编号和图题规范,并应置于图下方。
表:表应具有“自明性”。表的编号和表题规范,并置于表上方。表题应简单明了。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读。如某个表需要转页接排,在随后的各页上应重复表的编号。编号后跟表题(可省略)和“(续)”,置于表上方。续表均应重复表头。
公式:论文中的公式应另行起,并缩格书写,与周围文字留足够的空间区分开。如有两个以上的公式,应用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并将编号置于括号内。公式的编号右端对齐,公式与编号之间可用“…”连接。公式较多时,应分章编号。较长的公式需要转行时,应尽可能在“=”处回行,或者在“+”、“-”“×”、“/”等记号处回行。
引文标注:论文中引用的文献的标注方法可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采用著者-出版年制,但全文必须统一。如:
德国学者N.克罗斯研究了瑞士巴塞尔市附近侏罗山中老第三纪断裂对第三系摺皱的控制[25];之后,他又描述了西里西亚第3条大型的近南北向构造带,并提出地槽是在不均一的块体的基底上发展的思想[26] 。(顺序编码制)
结构分析的子结构法最早是为解决飞机结构这类大型和复杂结构的有限元分析问题而发展起来的(Przemienicki,1968)(著者-出版年制)
注释:当论文中的字、词或短语,需要进一步加以说明,而又没有具体的文献来源时,用注释。注释一般在社会科学中用得较多。应控制论文中的注释数量,不宜过多。注释采用文中编号加“脚注”的方式,置于当页的页脚。
000033.2.2 章节图表标号规则
000043.2.2.1 章节标号
论文章节按序分层。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各层次标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也可以用汉字。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标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1”,“1.1”,“1.1.1”等;章、节编号全部顶格排,编号与标题之间空1个字的间隙。章的标题占2行。正文另起行,前空2个字起排,回行时顶格排。例如:
1 ××××(章大标题),
×××××××××××××××××××××××××××
1.1 ××××(一级节标题)
1.1.1 ××××(二级节标题)
1.1.1.1 ××××(根据需要,也可设三级节标题)
2 ××××(章大标题)
2.1 ××××(一级节标题)
2.1.1 ××××(二级节标题)
用汉字标题:每“章”标题以三号黑体字居中打印;“章”下空两行为“节”的标题,以小三号黑体字居中打印;“节”下空一行为“条”的标题,以四号黑体字左起空两字打印。“款”的标题以小四号黑体字左起空两字打印。换行后打印论文正文。例如:
第一章 ××××(三号黑体)
(一级节标题下空小四号字两行)
第一节 ××××××××(小三号黑体)
(二级节标题下空小四号字一行)
一、××××××××× (三级节标题四号黑体)
(一)×××××××××××××(四级节标题小四号黑体)
1. ×××××××××××× (五级节标题小四号宋体)
×××××××××××××××××××××××××××××××××××××××××××××××××××××××××××××(正文小四号宋体)
(1)×××××××××××× (六级节标题小四号宋体)
3.2.2.2 图、表等标号
00005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连续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 l.1(第1章第一个图)、图2.2(第二章第二个图);表3.2(第三章第二个表)等。
3.2.2.3 页码、页眉编写规则
00006论文的页码,前置部分用罗马数字单独编连续码,正文和后置部分用阿拉伯数字编连续码。单面复印时页码排在页脚居中位置,双面复印时页码分别按左右侧排列。
00007页眉、页脚文字均采用小五号宋体,左侧页眉为“中国传媒大学博(硕)士学期课程论文”,右侧为一级标题名称;页眉下横线可为单横线也可用上粗下细文武线。
00008
000093.2.3 结论
00010
00011 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包括论文的核心观点,交代研究工作的局限,提出未来工作的意见或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00012如果不能导出一定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3.3结尾部分
3.3.1 参考文献
00013参考文献表是文中引用的有具体文字来源的文献集合,其著录项目和著录格式遵照GB/T 7714-2006的规定执行。
00014参考文献表应置于正文后,并另起页。所有被引用文献均要列入参考文献表中。引文采用顺序编码标注时,参考文献表按编码顺序排列,引文采用著作-出版年制标注时,参考文献表应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序。
00015各种主要参考文献按如下格式编排:
00016学术期刊:序号 作者 文题 刊名 年 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00017专(译)著:序号 作者(译者) 书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00018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文题 [XX学位论文] 授予单位所在地 授予单位 授予年份 起止页码
00019专利:序号 申请者 专利名 国名 专利文献种类 专利号 出版日期
00020技术标准:序号 发布单位 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00021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 出版年 题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00022(见附件2 参考文献编排示例)。
00023
000243.3.2 附录
00025
00026附录作为主体部分的补充,并不是必须的。
00027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论文后:
00028为了整篇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这一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00029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00030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00031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00032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00033
000343.3.3 索引:根据需要可以编排分类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4 、学期课程论文打印规格
4.1研究生课程作业提交单(含独创性申明)
00035按照附件1格式打印。
4.2论文题目、论文摘要及关键词
00036论文题目、论文摘要及关键词一般为A4纸一页。
(1)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
00037(2)论文题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论文摘要”四字(小三号黑体),四字间每两字间空一格(注:“一格”的标准为一个汉字,以下同)。
00038
00039(3)“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段落按照“首行缩进”格式,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
00040
00041(4)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关键词数量为3~5个。
4.3 引言(绪论)、正文、结论
标题:每“章”标题以三号黑体字居中打印;“章”下空两行为“节”的标题,以小三号黑体字居中打印;“节”下空一行为“条”的标题,以四号黑体字左起空两字打印。“款”的标题以小四号黑体字左起空两字打印。换行后打印正文。
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
4.4 参考文献
参考附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格式
下载处:peiyang.c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