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周星教授
主题:《当下艺术现状与艺术评判》
时间:2015年11月6日(周五)9:00-12:00
地点:48号楼B603教室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为广播电视艺术学、传媒艺术学专业博士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欢迎其他专业的博士生同学选修。本课程每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由我校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代传播》主编、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智锋教授和艺术学部党委书记、副学部长彭文祥教授共同主持。课程通过邀请诸位国内广播电视艺术学、传媒艺术学的知名专家学者前来授课,追踪国际理论前沿,吸纳最新研究成果,多层次、多角度地深入剖析广播电视艺术学、传媒艺术学的尖端问题与前沿话题,尽力为博士生提供较好的学术熏陶,开阔博士生的学术视野,启发和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加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进行科学表达学术见解的能力。
二、本期讲座专家介绍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数字艺术实验室”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专业艺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电影审查委员,教育部评估专家,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评奖电影召集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领域:影视史论,影视文化传播与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等。主持国家艺术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国家教育部“九五”项目各一项,作为第一参与者参与另3项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科研项目。承担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主持人,还主持横向项目4项。
近年出版著作主要有《从文学之隅到影视文化之路》(北京出版社)、《中国影视艺术理论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美育基础》(中国农业出版社)、《艺术概论》(中国邮电出版社)、《影视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中国电视文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跨世纪中国电影传统史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电影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影视艺术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影视艺术理论》等十余本等。
近年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30余次被《新华文摘》、《中国高校文科学术摘引》、《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学术刊物全文转载。获得从2000年到2006年共七年全国CSSCI核心期刊艺术学科专家论文总量第一名。主要论文包括:《21世纪传媒的责任与品格》、《中国电视文艺的现状和思考》、《关于当代电视现象和问题的思考》、《论新中国喜剧电影的艺术变迁》、《论9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探索中国的影视美学》、《中国话剧20年变化价值分析》、《论中国电影现代性进程》、《中国电影生存策略的思考》系列文章、《大众文化时代的电视征候》、《建立中国民族化影视教育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理论与批评》、《全球化空间中的中国电影生存发展问题思考》等。
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奖、北京市教学优秀成果奖、北京电视春燕奖、金鹰电视论文奖,入选北京社科理论百人工程培养计划。
三、注意事项:
1.广播电视艺术学、传媒艺术学专业博士生必修,其它专业博士生可自愿选修。
2.请选课同学主动到本课程助教张陆园、熊锋处签到以备考勤。请勿迟到。为避免影响课堂秩序,如万一迟到,请从后门进入,并请将手机关机或调为静音状态。如有事要请假,请将符合学校规定的请假条交给本课程助教。
3.欢迎学校其他师生旁听,但请将前10排座位预留给选修的博士生。
4.如讲座专家愿给选课同学提供课件,助教会在课后统一群发给大家。为避免病毒传播,请勿在讲座所用的笔记本电脑中直接拷贝课件,也请不要单独向专家索要课件。
5.希望选课同学充分利用讲座后的提问时段与专家互动交流。
6.课程相关情况请参见《<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专题讲座>课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