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层次各类教育的学号编码规则》
主要名词解释:
1、博士后流动站的进站研究人员----(简称博士后);
2、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简称博士生);
3、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简称硕士生);
4、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简称工程硕士);
5、在职人员攻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简称艺术硕士);
6、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简称高校教师攻硕);
7、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简称同等学力申硕);
8、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员-----(简称研修生)。
注一:上述主要名词解释主要是针对我校已有的培养类型而确定的,以后若还有其他培养类型,可再行增加,本编码规则已经为此预留出编码空间。
注二:在博士生中,还可细分为提前攻博和直接攻博两种类型,其中提前攻博类型已经给出编码,并在04级启用(直接攻博类型因我校目前尚没有实际的学生入学,本文已经给出)。
注三:在博士生和硕士生中,另有一种特殊的类型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因为国家招生政策对这种类型有特殊的规定,所以本编码规则也对此给予了编码。
注四:在职读研以及非定向、自筹等概念均指考生入学及录取时的方式,不是培养类型,所以在本编码规则中不予体现。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层次各类教育学号的编码规则》
研究生层次各类教育的学号实行统一编码规则,学号由入学年份代码、培养层次代码、培养部门代码、培养专业代码和序列码五个部分组成。
一、编码的组成与含义
1、入学年份代码----为1位,取学生(学员)实际录取年份的后1位;
2、培养部门代码----为2位,表示学生(学员)归属管理的培养部门,见培养部门代码表(附表2);
3、培养层次代码----为2位,表示学生(学员)的培养层次与培养类别,见培养层次代码表(附表1);
4、培养专业代码----为6位,表示学生(学员)所学的专业,按国务院学位办颁布的专业目录及代码填写(二级学科);
5、序列码----为3位,表示本年度、本层次与类别、本部门、本专业所录取的学生(学员)顺序号。
二、编码的结构与顺序
学号共为14位,其编码的结构为:入学年份代码+培养部门代码+培养层次代码+培养专业代码+序列码。
* ** ** ****** ***
序列码----为3位
培养专业代码----为6位
培养层次代码----为2位
培养部门代码----为2位
入学年份代码----为1位
三、示例
1、学号:6 21 00 050301 001,为2006级新闻学专业博士后,隶属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管理。
2、学号:6 07 10 050405 001,为2006级戏剧戏曲学博士生,隶属影视艺术学院管理。
3、学号:6 11 20 081203 001,为2006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生,隶属软件学院。
附表1:培养部门代码表
单位代码(全校统一编码的前两位缩写码)
院(系、部)名称 | 院(系、部)代码 | 院(系、部)名称 | 院(系、部)代码 |
研究生院 | 12 | 信息工程学院 | 33 |
电视与新闻学院 | 24 | 理学院 | 34 |
国际传播学院 | 25 |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 35 |
广告学院 | 26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40 |
媒体管理学院 | 27 | 广播电视研究中心
| 41 |
社科学院 | 28 | 文学院 | 32 |
影视艺术学院 | 29 |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 39 |
动画学院 | 30 |
|
|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 31 |
|
|
附表2:培养层次代码表
博士后类 | 全日制博士类 | 全日制硕士类 | 专业硕士与申硕类 | 非学位类 | |||||
培养类型 | 代码 | 培养类型 | 代码 | 培养类型 | 代码 | 培养类型 | 代码 | 培养类型 | 代码 |
博士后 | 00 | 博士生 | 10 | 硕士生 | 20 | 工程硕士 | 40 | 研修生(国内) | 50 |
|
| 提前攻博生 | 11 | 留学硕士生 | 21 | 艺术硕士 | 41 | 研修生(国外) | 51 |
|
| 留学博士生 | 12 | 港澳台硕士生 | 22 | 高校教师攻硕 | 42 | 旁听生 | 52 |
|
| 直接攻博生 | 13 |
|
| 同等学力申硕 | 43 |
|
|
|
| 港澳台博士生 | 14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