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我校2025年春季学期首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例会在艺术与传播大楼三层研究生院会议室举行,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守训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研究生院院长任孟山、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楠、李传珍作工作介绍。各培养单位主管领导及教学秘书参加了本次会议。
刘守训在讲话中指出,应全面贯彻落实学校春季工作报告文件精神。一是通过“三入”“三进”“三造”全力推动人工智能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方面落地见效,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的切入点,推动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智能化转型。二是要全面推进AI时代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再会战”,打造具有中传特色的专业、课程、项目及作品展系列样板工程,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推动全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同时,他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共同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刘守训强调,课程课堂革命是研究生教育的突破点,要求以课程为突破口,重构知识体系,培养具有全面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尤其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更要勇于探索和实践。各学院应对本单位的专业进行前瞻性审视,面向产业行业需求,及时优化学科结构,积极贯彻“四个一批”重要战略部署。此外,刘守训要求各单位充分学习学位法,摒弃原有工作惯性,重新梳理学位授予工作流程,确保每位研究生都能知晓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校应进一步做实工作,加强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确保学位工作流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任孟山对本学期研究生导师工作进行了布置,通报了新增研究生导师资格评审、校级优秀导师及团队评选、人工智能素养专题培训等工作的开展情况。他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进程中,导师应注重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研究生教育指导环节有机融合,完善人工智能赋能的学业与实践作品评价体系,共同构建未来教育新范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传媒人才。
李楠介绍了研究生课程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运行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展,重点对2025年教改项目立项要求进行了说明,明确了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专业样板、课程样板、项目训练及作品展的建设标准和验收内容。
李传珍对本学期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导等工作进行了梳理,重点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并汇报了各项学位制度的修订情况,提醒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严格落实学位法的具体要求,面向师生做好宣传和贯彻工作。
本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例会以贯彻落实我校春季工作会会议精神为核心,聚焦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研究生教育全流程、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及学位授予工作优化等问题,明确了本学期研究生工作重点与方向,为学校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