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学科融通,加强学术交流,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和共青团中国传媒大学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金蔷薇”学术季博士生创新论坛。
本届论坛主题为“人文·科技·艺术与国际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当下世界格局加速演进变迁的大时代背景下,我们更需密切关注全球国际传播与信息流动秩序的变化与重构。本次论坛旨在深入讨论全球格局变化下国际传播的新趋势,理解信息、人文、科技、艺术与国际传播的互动关系,为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思路。
本届论坛共下设7个平行论坛:
“新闻传播分论坛”“戏剧影视分论坛”“设计分论坛”“艺术分论坛”“信息科技分论坛”“人文分论坛”以及“国际传播分论坛”。
现面向全国博士研究生开放征稿。同时,鼓励广大硕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投稿。
“金蔷薇”学术季博士生创新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及共青团中国传媒大学委员会联合主办,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年度高水平学术活动。自2020年以来,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届,受到学界高度评价。
活动将于12月23日开展,包括分论坛与主论坛:
分上午、下午两场,上午举行开幕式暨颁奖仪式,下午进行优秀论文汇报。
由各承办单位自行开展,分论坛中优秀论文将推荐进入主论坛进行论文汇报。
具体会议安排将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校团委及各承办单位微信公众号发布。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共青团中国传媒大学委员会
新闻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会
各分论坛将对入围论文进行评审,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四个等级,获奖者将获得组委会颁发的获奖证书,优秀论文将结集出版。特等奖、一等奖论文将由大会向《现代传播》《当代电影》《现代出版》《中国出版》《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传媒》等学术期刊推荐刊载。
1.分论坛主题:
新闻传播学自主学科体系建设
2.分论坛介绍: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活跃的新闻传播实践与学术研究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邀请青年学子以回溯历史,展望未来的时间向度反思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以创新的精神与科学的方法,以媒介技术革命和全球社会发展为情境,投身于理论建构与经验批判的学术实践之中。
3.投稿主题:
新闻学与传播学自主学科体系建设
本土新闻传播实践的历史演进与理论生产
亚洲中心主义的新闻传播学术进展
国际传播:历史、理论与策略
广播电视与视听媒体研究
数字新闻与计算传播
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
新闻传播个案与专题研究
4.召集人:曹培鑫
召集人简介:
曹培鑫,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德国美因茨大学传播学博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研究领域为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视觉传播、宣传与舆论研究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主持人;曾获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中国传媒大学教学名师、中国传媒大学教师英语演讲暨双语教学比赛冠军、中国摄影教育奖。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社科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环球时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教育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发表新闻与艺术评论200余篇。
1.分论坛主题:
戏剧影视国际传播:
新视野·新方法·新路径
2.分论坛介绍:
本届戏剧影视分论坛以研讨高质量国际传播问题为核心题旨,分议题涵盖戏剧影视国际传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历史经验与前沿思考、宏观建构与个案剖析,旨在拓展学术视域、汇集最新研究成果、聚焦重点热点时代课题。通过研讨、对话、互鉴,为青年学术力量构筑研学桥梁、展现新锐观点,发掘出更多兼具理论价值与现实关怀的问题,为戏剧影视学界、业界破解国际传播难题淬炼新智慧,为增强中国故事、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供新方案。
3.投稿主题:
戏剧影视国际传播的理论探索与叙事实践
中国戏剧影视作品的海外传播历史回顾与前瞻思考
中国故事的影视表达与国际传播力建设
影视跨国合作研究
中国戏曲的海外传播
4.召集人:付龙
召集人简介:
付龙,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声音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德国波茨坦大学访问学者。曾获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展评二等奖、2013年度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主讲国家精品慕课课程《从音乐到影像》。主要研究领域为电视综艺、影视音乐以及声音设计等,著有《影视声音创作与数字制作技术》《声音设计与制作——CG影像与动画》《音画的交响——影像与音乐的表现性研究》等,主持北京社科重点项目。
1.分论坛主题:
人工智能与设计创新
2.分论坛介绍:
本分论坛聚焦AIGC在设计学及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通过论坛的形式进行论文征集、宣讲与分享,鼓励深入思考、勤勉实践基础上的技术探索与理论创新,鼓励青年研究者立足人文、艺术与科技的交叉融合,推进相关学科领域的创新发展。
3.投稿主题:
AIGC底层技术
AIGC设计伦理
AIGC艺术特征
AIGC应用场景
4.召集人:陈京炜
召集人简介:
陈京炜,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国家一流课程游戏心理学负责人,艺术与科技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理事,美国东北大学访问学者,美国IndieCade独立游戏节终审评委。
1.分论坛主题:
“艺术与传播”的艺术本体命题
及其传播学跨越
2.分论坛介绍:
本届“艺术分论坛”,旨在立足于对艺术本身的深入理解,聚焦于艺术的传播维度,将艺术传播把握为一个课题,面向未来,促进我们对这一课题全面的思考。在本论坛的探讨中,最为重要的将是艺术的传播自身问题,其次是区域性传播问题,再次是传播媒介问题,进而还有传播的效果问题(即艺术传播的接受问题)等。同时,本论坛也力求从传播学相关方向的影响出发,思考艺术本身的现实性问题和前瞻性问题等,以求进一步深化艺术本身的研究。
3.投稿主题:
艺术与传播的本体问题研究
艺术的跨文化传播理念研究
艺术传播的媒介问题研究
艺术传播的接受效果研究
传媒与艺术的融合性研究
传播学视野下的艺术实践
4.召集人:徐辉
召集人简介:
徐辉,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副院长、艺术学专业艺术美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哲学博士。学术兴趣为电影理论、艺术哲学、美学原理等。曾在《文艺研究》《意象》《当代电影》《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吉尔·德勒兹的“电影-哲学”思想》《妙悟与自然》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电影的奥秘——吉尔·德勒兹电影美学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中华美学精神的影像表达研究》等。
出版著作《有生命的影像——吉尔·德勒兹电影影像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电视艺术新概念》(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美学建构中的尝试与问题》(商务印书馆)等。曾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广电总局社科项目《中国网络电影产业发展研究》和教育部重大教改项目《影视画面构成》等。
1.分论坛主题:
科技点亮青春,创新成就未来
2.分论坛介绍:
“信息科技分论坛”旨在汇集智能媒介视音频、智能通信、计算机科学及智能电磁超表面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围绕视音频信号处理、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媒体大数据、5G/6G通信、天线与微波技术等领域,研讨计算机科学与电子通信技术在传媒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发展。通过此次学术交流,展现优秀科研成果,激发博士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促进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
3.投稿主题:
智能视音频技术
沉浸式视听技术
媒体大数据处理
网络与信息安全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
6G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4.召集人:李树锋
召集人简介:
李树锋,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北京市物联网学会和北京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期从事6G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研究领域包括MIMO通信、5G非正交多址以及多天线信号处理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各1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3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各1部。
1.分论坛主题:
文心共赏·文明互鉴
2.分论坛介绍: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进步。新时代新形势,人文研究面临着全新的任务与挑战,内涵更为丰富、表现更为多元,承载着更具引领和前瞻意义的使命价值。本分论坛以科技发展、融合互鉴为背景,以文学、语言、国际传播为关键词,诚邀学术新秀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3.投稿主题:
新时代文学“扬帆出海”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学艺术与文明交流互鉴
跨文化视域下的中华语言文化传播
数字时代中国话语与国际传播
文学传播与媒介文化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4.召集人:陈友军
召集人简介:
陈友军,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视协电视剧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首都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人才。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影视艺术史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术著作有《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真实形态论》(专著)、《中国早期电视剧史略》(编著)、《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与仲呈祥合著)、《中国电视剧文化史稿》等10多种,在各种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
1.分论坛主题:
全球秩序与国际传播
2.分论坛介绍:
“国际传播分论坛”旨在探索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之路。在全球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该如何搭建跨越界限的沟通桥梁?当代全球传播秩序从何处而来,又向何方演变?中国国际传播面临何种挑战与机遇,有哪些具体的议题值得探索?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媒介为国际传播增添了什么变量?本分论坛邀请青年学子共同寻找以上问题的答案。
3.投稿主题:
全球传播秩序的演进史
中国国际传播的效果与效能
国际战略传播
数字时代的跨文化传播
互联网基础设施与全球化
智能媒介在国际传播中的角色
4.召集人:张磊
召集人简介:
张磊,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兼任中外人文交流宣传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副院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研究、媒介物质性研究、传播学理论、国际传播等。曾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担任访问学者。担任《国际传播》期刊特约编辑,Global Media and China期刊的Editorial editor。
---投稿截止日期
2023年12月8日
---投稿邮箱
cucjqw2023@163.com
---邮件命名
分论坛名称+第一作者姓名+学校/培养单位+题目
---投稿要求
1.投稿人为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一人限投一稿(含合作成果)。投稿内容应突出作者的创新能力与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且未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会议上宣读,不可一稿多投。请在文末单独一页中附上作者姓名、性别、学校/培养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和E-mail。在提交截止日期后,投稿论文不允许进行任何更改。
2.人文社科类论文要求:
论坛接收*.doc或*.pdf格式的中英文电子版稿件,文章在6000-12000字以内为宜,格式的详细要求请参照《现代传播》投稿文章格式,需包含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及注释,全文采用尾注形式。
3.理工类论文要求:
论坛接收*.doc或*.pdf格式的中英文电子版稿件,论文篇幅限定在8页(A4纸)以内,中文格式的详细要求请参照《计算机学报》投稿文章格式(计算机学报网站:
英文论文格式的详细要求,请参照IEEE Access或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Computing的投稿文章格式。
4.组委会将对入选稿件进行严格审查,一旦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将立即取消作者参会资格,请各位作者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对于通过审核的论文,组委会将发出论坛正式邀请函。
本次论坛不收取会务费;参会人员往返交通和住宿费用自理。
有关论坛其他事宜咨询,敬请垂询:
cucjqw2023@163.com(论坛官方邮箱)
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金蔷薇”学术季博士生创新论坛期待您的加入!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
共青团中国传媒大学委员会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