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持 人:胡正荣 | 地点:1#206 |
课程类型:博士生专业基础课(必修) | 人数: |
时 间:周四9-12节,10~17周 |
期数 | 周数 | 日期 | 主讲人 | 主题 |
第五讲 | 14 | 12.17 | 王锡苓 | 我国数据新闻研究的热点问题 |
主讲人简介:
王锡苓,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兰州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发展传播学研究、舆论调查、传播效果研究。
主讲研究生课程:《传播效果研究》、《发展传播学研究》、《舆论调查方法》
主讲本科课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基础统计学》、《媒介与社会变迁》、《SPSS软件应用》
论文发表情况:
1 一个少数西部少数民族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实证调查与思考,《现代传播》2010年第11期。第1作者
2 “‘社会营销’与社会发展研究:山东寿光农村网络应用实证研究”,《现代传播》2008年第6期。第1作者
3 “电话调查中接受访问的样本特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大学《人口与发展》2010年增刊。第1作者
4西北地区农民媒介使用与观念比较实证研究:以酒泉和咸阳为例。《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第六届中俄大众传媒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作者。
5“农民话语权的缺失:对《农民日报》的内容分析”,《新闻与传播前沿2010》,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1作者
6 “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商丘农村的发展研究”,《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作者
7 “落后地区农村互联网发展的市场之路”,《新闻大学》2008年春季刊,第2作者
8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传播模式分析:以夏邑县为例”,《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1期。第2作者
9“‘创新扩散’中的组织结构分析:以‘金塔模式’为个案”,《新闻大学》2007年冬季刊。第1作者
10 “议我国收视率调查行业规范和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第6期。独立完成
11 “我国落后农村传播与社会发展的三个案例分析”,载于《新世纪大众传媒的发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作者
12 “对实证研究方法课程在我国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中现状的思考”,《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7期。第1作者
13 “经济不发达地区互联网发展的三种状态”,《广播电视大学学刊》,2007年第1期。第3作者
14 “互联网在西北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两种应用模式”,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2006年10月号。第1作者
15 “互联网在西北农村的应用研究”,《新闻大学》2006年春季刊。第1作者
16 “经济落后地区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创新代理人的角色与地位——以甘肃省农村互联网的发展为例” ,载于《冲突、融合: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3作者
17 “亚太五国/地区数字鸿沟影响因素分析”,《现代传播》2005年第4期。第2作者
18 “质性研究如何建构理论?——扎根理论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启示”,《兰州大学学报》2004第3期。独立完成
19 “视听率调查之七十年历史纵横”,《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3期。独立完成
20 “中立与客观:研究者的价值观”,《收视中国》,2003年第10期。独立完成
21 “少年儿童社会化问题刍议”,《兰州大学学报,2000第2期。独立完成
22 “传播学研究中受众地位与回馈作用演变”,《兰州大学学报》,2001第2期。独立完成
23 “女学”传播与女性角色,《第二届华文媒体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独立完成。
24“浅析文化主体由区域文化向全球文化转变”,《兰州大学学报》,1995第4期。独立完成
25 “肃北蒙古族宗教弱化探析”《科学.经济.社会》,1997第3期。独立完成
26“少年儿童的媒介行为”,《社科纵横》,1999第6期。第1作者
27“‘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广告运动中的应用”,《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第6期。独立完成
28“兰州市地方报纸广告效果调查”,《科学.经济.社会》,2000第6期。独立完成
29 “电视效果分析”,《社科纵横》, 2000第4期。独立完成
30 穆斯林“女学”研究——再访临夏穆斯林女校的调查报告,《甘肃民族研究》,2996年第2期,第2作者。
著作情况:
1 独立撰写:《传播学研究方法》,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约32万字。
2 独立撰写:《互联网与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约23万字。
3 与柯惠新教授合写:国家“十一五”国家教材《传播研究方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约40万字。
主持科研项目:
1主持完成的项目: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众传播与儿童教育”,课题负责人。
2主持在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规划项目,项目编号:06JA860012.(项目负责人),“互联网与欠发达地区农村和谐社会研究”。
3主持中国传媒大学“382人才工程”项目(中青年骨干教师项目)“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信息化实证研究”。
4主持横向课题“《视野》杂志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