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沈家煊 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主 题:汉语词类的主观性
主持人:李晓华教授(或赵雪教授)
时 间:11月21日上午8:30——11:30
地 点:1号教学楼110教室
主讲人简介:
沈家煊,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前任所长(1999-2009)、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国际汉语学会会长、《中国语文》和《当代语言学》杂志主编、南开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1964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英语播音专业。197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毕业获硕士学位,留语言研究所工作至今。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衫矶)和荷兰莱顿大学进修语言学。研究领域主要是语法与语义学、语言学理论、英汉对比。
主要学术成果
专著:1.《不对称和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论文集:1.《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沈家煊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2.《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
3.《语法六讲》,商务印书馆,2011年
主编:1.《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
2.(沈家煊、吴福祥、马贝加)《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商务印书馆,2005年
3.(沈家煊、吴福祥、李宗江)《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三)》,商务印书馆,2007年
译著:1.(黄长著,林书武,沈家煊)《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N. Chomsky),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2.(沈家煊,周晓康,朱晓农,蔡文兰)《语言导论》(V. Fromkin & R. Rodman),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年
3.《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B. Comrie),华夏出版社,1989年
4.(周流溪,林书武,沈家煊)《支配和约束论集——比萨学术演讲》(N. Chomsky),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5.《现代语言学词典》(David Crystal),商务印书馆,2000年
部分论文:
1.《句式和配价》,载《中国语文》第4期,2000年
2.《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载《中国语文》第6期,2001年
3.《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载《中国语文》第5期,2002年
4.《复句三域“行、知、言”》,载《中国语文》第3期,2003年
5.《语法研究的目标——预测还是解释?》,载《中国语文》第6期,2004年
6.《“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造句》,载《中国语文》第4期,2006年
7.《“移位”还是“移情”?——析“他是去年生的孩子”》,载《中国语文》第5期,2008年
8.《“了2”的行、知、言三域》,载《中国语文》第6期,009年(肖治野、沈家煊)
9.《英汉否定词的分合和名动分合》,载《中国语文》第5期,2010年
主持课题: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语法中不对称现象研究”。
2.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现代汉语口语语料库”。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
获奖成果:1.论文:《“有界”与“无界”》,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专著:《不对称和标记论》,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3.论文:《复句三域“行、知、言”》,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