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公选课《积极心理学与生活规划》由经济与管理学院开设,此课程以积极心理学与后现代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讲授、讨论等方式,探讨幸福的含义、幸福的感受、幸福的寻找、幸福的实现等关于幸福的话题,通过练习,掌握疏导负面情绪的方法,学习建设积极心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了解幸福以及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学习如何以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目光看待自己与他人的优势、潜质和能力,更好地应对生活与工作中的挑战。
试听时间:4月22日(周二)2—4节
试听地点:1#109教室
教学方式:
课通过讨论、练习等体验式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反思幸福以及积极心理学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讲:你幸福吗?
通过本讲学习,认识和了解幸福的感受、幸福定义的理解以及哪些因素会导致幸福,通过GROW 模型练习掌握自我辅导的方法。
练习:
幸福大讨论:(4人一组的讨论)”
幸福的“GROW”模型练习(两人一组的对话讨论)
第二讲:幸福的方法:负面情绪的梳理。
了解负面情绪的影响和力量,通过练习掌握梳理负面情绪的方法。
练习:
1.痛苦清单及应对策略
2.给自己的想法贴上标签
3.拟人化描述想法和感受
第三讲:幸福的方法:积极心态的建设
了解积极情绪的目标和范围,通过练习掌握建设积极心态的方法。
练习:
1.为何要有积极心态?
2.“用积极的态度来改变”的问题。
3.集中注意力,正念的散步与吃饭。
第四讲:幸福的方法:积极建构的思考
了解积极思考的意义和作用,转化思维的视角,通过练习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练习:
1.奇迹画面的问题
2.成就故事的分享与反思
3.未来见证的力量
第五讲:幸福的方法:身心整合之道
通过练习,整合身心,安住当下。
练习:
1.与身体的对话
2.心理位移的练习
3.外在对话与内在对话的转化(写作等)
教师简介:
曾海波 应用心理学博士,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督导,亚洲区首位获得ICCP(合作对话实践国际认证)的专家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美国休斯顿加维斯顿学院和圣母湖大学访问学者,师从后现代合作取向心理学创始人贺琳·安德森教授,致力于积极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专注于后现代思维和方法在组织、教育及心理等领域的应用。
参考教材:
《幸福的真意》(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中信出版社 2009
《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美)艾伦·兰格 浙江人民出版 2011
《当下的力量》(美)埃克哈特·托勒 中信出版社 2009
文章来源:经济与管理学院